第48章 我的朋友老王46(1 / 2)

前几天我给一个朋友老王,打了一个电话,本来就是纯粹的一个朋友间礼貌性的问候而已,却差点让我破防。

在电话里我问老王,你在忙啥呢。他说我正在步行去上班,估计还有5分钟就到了。我说你不是每周一三上午才上班的吗,今天是周四啊。老王说2022年底疫情管控被放开后,很紧张的那阵子我几乎没来公司,人家林总也没说啥,从春节后三月份正常了,我觉得我应该多来几次,不能像以前那样只固定周一三了,做人要自觉。

老王这样说的时候,语气很自然、很平淡,听不出丝毫矫情。我瞬间想起了他的电话卡的故事,我在电话里问他是否还记得?老王说想不起来了,不知道是什么事。我大致讲了一下,他还是说你这样说我也回忆不起来。我听老王在电话里这样说,我的眼眶瞬间湿润了。

虽然说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,但是老王啊,能老成这样吗?我有些伤感的问老王,你今天上午有会议吗?老王说没有啊,你要来吗?我说我现在就去城阳找你,跟你闲聊一会。

真是岁月不饶人啊,我和老王虽然在一个城市,是二十多年的老朋友了,但在近三四年的时间里,我都没去看望他,老王今年六十岁了。

以前我也经常给老王打电话,朋友间总要不定期的相互问候一下,毕竟我也没有几个保持二十多年关系的朋友了。每次老王都会问我要不要去找他,我都说不去了,因为我生性寡淡,不太愿意四处走动,我觉得朋友吗,心里有就好。

但这次,我破防了,放下电话后,我便开车去城阳找老王去了,路上我在想,老王这是有多老啊,我做的真不够朋友,至少每年应该去看他一次啊,毕竟他在这个城市,没有几个可以不设防的朋友。

老王来自内蒙古的一个小城市,那里靠着我国最大的森林,山林的自然风光虽然迷人,但也正因为此,从经济的角度来看,小城的资源有些匮乏,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,居住在这里的人们,生活越来越困难。

老王本是那里一个大型国企的板厂厂长,虽然说生活不如大城市里体面,但在那个小城市也还算舒适。而家庭责任感极强的老王,面对越来越下滑的县级经济环境,为了家庭,老王在他四十多岁的年龄,未雨绸缪,勇敢的抛弃了一切,离开了那座小城,到外地从零开始奋斗。

我记得老王跟我说,那个小城市的人,都安于现状,生活状态就是半年工作生产、半年猫冬防火,他觉得生活不应该是这样子,为了孩子着想,也应该走出去。

于是,老王背起行囊,孤独的踏上了不知前程的远方,不知道如今是否还有这么勇敢的人。我不知道老王在路上是怎样想的,他没有说过,但我想起了自己大学毕业后也曾孤独的去过南方。

老王先是去了BJ,后来又乘坐火车一路南下,那时候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,祖国大地到处都有一些不安于现状的人,很多人都奔赴广东和海南,据说那里遍地商业机会,只要你肯奋斗,总会有所收获。

与大多数人一样,老王去了海南才后发现,那里的生活与工作,并非新闻上报道的那样,那里也有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人。老王发现所谓的先富起来的人,靠的是对低廉劳动力成本的控制,以及对产品质量管理的放松;而所谓的遍地是机会,大多是说只要你肯做流水线上的螺丝钉,不计较时间、健康和职业技能成长,就可以有一碗饭吃。

显然,对于一个拥有大型国企管理经验的老王来说,这不是他出来闯荡的目标。老王认为如果自己离开家乡陷入这样的工作状态,他就颓废了,不过就是沦落成了一块可以被随意丢弃的砖块而已,最终会被社会淘汰出局。

可见每个人的见识,真的很重要。

于是老王很快就离开了海南,乘坐火车一路北上。我记不起他为啥到了青岛,也许是因为青岛是个海滨旅游城市吧,可能他觉得毕竟出来了一趟,就来看看这个世界的海,老家内蒙古只有广袤的草原,和密不透风的大森林。

老王说他出了青岛火车站后站在栈桥上,觉得这个城市是他喜欢的样子,他便想在这里尝试一下,或许能找到人生的另外一条路。没多久,老王便应聘到我们公司来做策划,那时候我在这家公司已经工作了快一年了,这是SD省当时最大的广告公司——山河广告。

可能天性使然,我与很多人都是自然的亲近,无关时间长短,也从不设防。我让老王住在我租住的房子里,没多久,老王可能觉得这个小老弟挺好,我们便成为了聊得来的朋友。我记得老王那时候就很喜欢读书,他在没事的时候,手里总拿着一本书,就算是回到宿舍里,也是如此。

人是能够相互影响的,所谓“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。”我在老王身上学到两件事,分别是自律性和边界感。

有一天,我们在办公室里,那天也没啥事,老王说我要给家里打个电话,他说的是内蒙古,那时候老王的父母、妻女,都还在老家内蒙古那座小城生活,老王便默默的开始拨打电话。他给亲人打个电话,我本来也不应该听,于是我便离开了办公室。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