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0011 华氏商行(1 / 2)

天虽然有些热,但聚在华继明家里的几个人却感觉更热。他们现在要做股东了。

华继明把王铁匠、李木匠,还有华承乡叫到一起,商量成立公司的事。当然,他们称之为商行。

兴高采烈的华继明当仁不让地坐在正当中。

“各位,独木难成林!这世道也不好,大家只有聚到一起才能力量大。”华继明向在坐的逐个抱拳致意,“还不知道有几年好日子过。大家齐心协力,成败在此一举了。”

其他几个人心想,有那么严重吗?虽然陕西、河南都打烂了,可山东这块虽然经过孔有德叛乱,但沂州这里还没那么糟糕。

“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,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。大家可能觉得我危言耸听,但不得不防。”华继明继续他的运营宣言,“咱们有了技术,还得去找买家,能挣到钱,还得守得住。”

大家都点点头,是这么回事。

“亲家和李老弟,以技术入股,各占一成。承乡你主要负责卖货,你也占一成,工钱另算,挣到钱后,与王铁匠、李木匠一样,也拿利润提成。承耕、承书,你兄弟俩也各占一成,剩下的归我。”华继明宣布了股份分配。

大家一听,心想你老华家一下子占了八成。不过王铁匠和李木匠倒没什么意见,自己又不用掏钱,干活还发钱,做出的机器还有提成,这相当于白捡的一样。

华承乡也没意见。就算没有股份,二大爷许下的工钱就非常诱人。

“大,不给承远留下股份?”华承耕试探着问了一句。

华继明摆摆手,“他又没出力。多劳多得,不劳不得。”

大家更没意见了。所有的本钱都是这爷仨掏的,他们说了算。

“大家合计一下,叫什么名字好呢?”华继明想听听大家的意见。

“华氏布庄?”

“华氏机行?”

“咱们还有好多生意可做。”华继明踌躇满志,“华氏商行吧。”

大家都没反对,他们实在也想不到华继明还要做什么,商行好,什么都做。

“王老兄,你把你徒弟也叫过来,帮你打造那些东西。别忘了签保密协议。”华继明安排着。

“行!”

“承乡,你再往南跑一趟,多买些钢锭。本钱你先垫上,给你算利息。”没办法,用钱的地方多的是,把买钢的钱拿出来,周转资金就要受影响,“对了,找找一本书,名字叫《农政全书》,还有前朝王祯写的《农书》。都是好东西。还有一种叫蕃薯的粮食也打听一下。”

其实这会写《农政全书》的徐光启已经去世两年,但《农政全书》还没有出版,这要等到1639年,也就是崇祯十二年,徐光启的弟子陈子龙才整理出版。这个时候,徐光启在淞江老家,还有在天津做试验积累的经验写的《甘薯疏》、《芜菁疏》、《吉贝疏》、《种棉花法》、《代园种竹图说》、《北耕录》、《宜垦令》和《农遗杂疏》等著作已经有了。

华承乡点头应承下来。

“还是麻烦李老弟给打造几辆马车。轮毂就用王老兄打造的钢轮毂。”华继明安排到。

王铁匠与李木匠抱拳领命。

“这是商行的章程,大家做事都按章程来。承耕,你来管帐。”华继明把前世公司的一些文件直接抄了过来。

“承书,你这几天去联系一下运河里的船家。承乡你也给你哥承国去封信,让他帮忙联系京城里的布庄。”华继明生产、运输、售卖、护卫各项事情都事无俱细地安排下去。

大家一听,真是厉害,把好多事情想得那么仔细。

人手、工作一切都安排好后,华氏商行就正式运转了。

招工、培训等各项事情紧锣密鼓地计划着。华继明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困难,车到岗前必有路,兵来将挡、水来土掩,边做边学吧。

果然,事实如他所料,这麻烦是一个接一个地到来了。

“工钱这么高?”王铁匠有些不理解亲家是什么意思,工钱赶的上做木匠了,还要管一顿午饭,这给的条件太好了吧?自己徒弟干活才管一顿饭呢。

华承耕也同意王铁匠的意见,“工钱不能定高了,按大大您定的工钱,比种地还合算。”

按照现在的布价,一匹布还不到一钱多银子,一台织机一天最多也只能织一匹半。去掉成本,去掉纺纱的时间,一家人一起,一个月能挣个三两银子?关键是去哪儿卖呢?家家都织布,这布可就不值钱了。那来收布的商人还使劲压价。如果一个人做一个月给二两银子,能行吗?

听到华继明给定的工钱,大家也都感觉不妥,是有点高。

当然现在用华氏的织布机,一天能织上三匹布,关键去籽、纺纱、织布一条龙,这些生产流程的打通,也能比普通纺织户靠买原材料织布省钱。关键是织出来的布要比以前更宽、更细致。华继明心里充满信心,可以定价到一匹布3钱银子。

“不用再讨论了,工钱就定那么多。咱们不能寒了乡亲们的心。”华继明一锤定音,“关键是每个来干活的人,都要签订保密协议。”

其他几个人都不停地直咬牙。按这工钱,动员家里人来做工也合算啊。但华继明规定,不能让家人来做工,他是担心如果都是自家人,那还怎么管?

“还招女工?”华承书也有些疑问,这年头哪里有妇女出来做工的?不都是男主外,女主内吗?

“纺纱这活轻快,让男的来做,有些浪费。”华继明给了解释。

其他几个人虽然也有意见,但听东家这么说,也就都没了意见,能不能招来还两说呢,犯不着为这事与华继明对着干。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