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章 一地鸡毛(上)(1 / 2)

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兴起,让传统纸媒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和运营方式问题。《北华日报》作为北华省媒体的老大,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。省委宣传部联合北华日报社、北华广播电视局举办了几次研讨会,日报各个板块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悉数参会。会上,宣传部部长古昭明严肃地说:“自媒体兴起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,呈现了一种强劲的后现代趋势——去中心化。传统媒体的引领作用、疏导作用,如何在今天进一步发展壮大,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媒体人面前的重大课题。”他巡视了一圈台下,继续说:“声音各不相同,价值观多元、选择多元,同志们,我们早就不是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了,甚至都不是主要渠道了。”他又加重了语气说:“因此,我们现在不是老师,是学生;不是唯一中心,而是众多发声点之一;不是裁判,而是场上队员……”

王肃完全赞成谷部长的高瞻远瞩,甚至为即将到来的大展身手而跃跃欲试,但事与愿违,行业大趋势确实如海潮一样滚滚而来,可弄潮儿却另有其人。星期一上午刚走进办公室,宋青不等王肃坐下来就挤到他身边,小声说:“肃哥,你们理论部来新老大了。”王肃看着宋青。“在师太办公室里,聊四十多分钟了。”“来新老大了?”王肃心里一紧,外表尽量显得平静,一直到理论版主任冯小梅的办公室的门打开,才回过神来。“王肃,你过来一下。”王肃刚一进去,就看见坐在冯小梅办公桌对面的一个男人的背影。那个男人起身回头,看到王肃马上笑容满面,伸出双手抓住王肃的双手,使劲摇着,“王肃吧,久闻大名,理论部第一笔杆子,我是詹冰,以后多多指教。”

“哦……你好你好!我是王肃。”王肃被他的热情感染得不知说什么,只能跟着他的节奏也摇起双手来。

这个叫詹冰的男人迅速松开了双手,转过头对冯小梅说:“冯主任,那您先忙,我回去准备准备。再见。”转身就离开了。冯小梅关上办公室的门,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,一边收拾自己大写字台上的资料,一边对王肃说:“上次说的那个‘老工业区振兴’的主题组稿,做得怎么样了?”

“BJ的陈元教授、赵杰华教授都把稿子发给我了,现在就差一个上海社科院的路名里教授的文章了。”王肃说。

“速度太慢了,王肃”冯小梅表情严肃,“你最近工作的效率可不高啊。”冯小梅没看看王肃,继续整理她的文件,“我的那篇发言稿准备怎么样了?”

“发言稿?主任,发言稿我不是上周四就给您了吗?”王肃有些摸不着头脑。

“哪一篇啊,小同志?不是上周四你给我的那一篇,是这周四我要在集团大会上发言的那篇!”冯小梅理直气壮地抬高了音调。

“啊,明白了,那篇发言稿还在改呢。我估计……”

“周二要出的版弄好了吗?就是谈党史教育的内容”,冯小梅并没有让王肃继续说下去,智力闯关游戏似的继续问道:“我再次要求注意标点符号,一个字都不能错!”

“对了,你赶紧去把这个给顾老师送去,急用。”冯小梅递给王肃一个厚厚的档案袋,里面装着她刚才一直整理着的不知是什么的文件。

王肃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出了冯小梅的办公室,本来他想问的理论部主任到底是集团调入新领导,还是他这个多年的老黄牛副主任再进一步的问题,根本就没有张口的机会,五年了,在冯小梅的眼里,依旧是她自己的事最重要,不论这件事实际上多么的微不足道。

三天之后,詹冰正式进入理论部。按照报社领导班子的要求,冯小梅暂时不离开理论版,这叫“扶上马,送一程”——让理论部实现平稳过渡,按照社长杨德富的话说:必须保证理论版的高质量。王肃这个平时烟不出火不冒的出世高僧一样的人物,也无法忍受这种安排。其实王肃真正不满的是冯小梅,这个当了他七年领导的五十岁的理论部主任。王肃踌躇再三,还是走进了冯小梅的办公室,王肃觉得,应该跟冯小梅谈谈了。“主任,您有时间吗?跟您汇报一下工作。”王肃说得很平静。

“坐吧,别耽误工作啊!”冯小梅还是忙活着办公桌上的资料,习惯性地说了一句,但是并不看王肃。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