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章 天才的成长(1 / 2)

象棋在手乐悠悠,卒被严亲一旦丢。

兵卒堕河皆不救,将士溺水一起休。

马行千里随波去,士入三川逐浪流。

炮响一声天地震,相若心头为人揪。

如何教育自己的天才儿子成才,不是给他报班,不是陪他写作业,而是知道如何帮他防沉迷。这首诗是古代最后一位三不朽的圣人王阳明小时候写的,自小就聪明伶俐,熟读经书。因为喜欢下象棋,同龄人和周围的人都下不过他,经常自己跟自己玩。

他母亲知道了,就将他的象棋丢到了河里。这是个伟大的母亲,上一个这么伟大的母亲因为培养孩子的兴趣搬了三次家。他们都有一个伟大的儿子,后人把孩子的成功归结为母亲的远见,如果你不懂背后的用意,只是模仿行为,那么很难像他们那样的成功,因为老子说,君子不器,而大器免成。所以,一个人要想成功就需要自己努力,精心培养的难成大器。与其把希望都压给孩子,不如趁着自己能动的时候努力一把吧。

据说被扔了现起后的王守仁坐在河边气的哇哇大哭,最后也没有救回来,伤感之余不得已做了此诗。看来教育孩子不是打也不是说教,而是要知道如何教育他如何回头,就像现在的小孩子沉迷于王者荣耀,不是没收手机,也不是打骂批评,限制零花钱。主要是删除他的王者皮肤,越珍贵越不要心疼,让他每次打开游戏就会怀念自己的典藏,再也买不到了。自己的压岁钱,省吃俭用的积攒,全部毁于一旦,每次打开就痛心,就会再也不玩了。

如果他因此开始自我反思,比如开始写诗,写作文开始变得优秀了,那就肯定有了成为圣人的可能,因为明朝距今差不多正好五六百年,按照中国五百年一位圣人的惯例,你的孩子或许将来大有可为。人类的大脑很奇怪,这个机器的运转都是需要自己去开发的,别人帮你调的数据永远会出事,也有一定的限制,只有自己通过实践校准的才有无限的可能。

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最大的喜好永远是不学而教,就是许多的老师们一辈子用有限的知识束缚着某个阶段,他们的行为是固定的,能力是固定的,就像井里的蛤蟆固收着自己的天地,他们也能教会我们许多基础的知识,但是无法帮你打开多彩的世界。

王守仁的成长也很曲折,后文我们会慢慢的讲,虽然他很聪明,他的家庭也很厉害,他的父亲是全国有名的状元王华,认为儿子也很优秀,所以在中国很多的状元里面,王华很有名。

优渥的家庭条件使得王守仁读了很多书,后人经常在评价先人时,往往会注重这些先天的优势,来对比自己落差,我之所以成为不了这样的人,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。因为我的父亲不是状元,母亲不知道扔我的象棋,爷爷不会给我改一个逆天的名字,所以导致我一生平庸平凡的活着。

我要是有他的条件,肯定比他活的潇洒。年轻时驾鹰斗犬,青壮时雄风大展,老年时所向无敌。敌人见了我就会闻风丧胆,什么皇帝太监,什么叛贼土匪。给我一个机会,我带领小弟三千,也能横扫中原。

之所以接下来要讲他,因为我以前有个荒诞的想法,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很厉害,教他的师傅不应该更厉害么?二十多岁的的我觉得肯定有这么个师父,比徒弟厉害的师父,于是我去翻那些和菩提相关的神话,从来都没有找到这样的人。

后来我知道了斜月三星洞,灵台方寸山是一个谜语,谜底就是心字,自觉找到了真理的我就说这是唯心主义者的始祖化身过去了,为了证明这个逻辑,找了很多资料,都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,直到我看了陶行知改名的故事,知道了中国有个心学,明朝人,比吴承恩生的早。

返回